从“找衣服”到“买衣服”小班幼儿穿、脱衣服的能力差,家长又怕幼儿着凉,经常给幼儿穿很多的衣服来园。结果,幼儿每次户外活动玩起游戏来就满身大汗,教师就把他们的衣服脱下一些放在一起。活动室里经常放了一大堆衣服。离园前,再让幼儿认领衣服,装入书包,免得家长来时手忙脚乱。但每次问是谁的衣服时,幼儿却不爱理睬,只顾着玩,有的也认不清自己的衣服。教师的工作往往很被动。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一天,自由活动时,幼儿在玩“买菜”的游戏。教师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把“找衣服”变成“买衣服”呢?于是放学之前教师对幼儿们说:“今天我们来玩‘买衣服’的游戏,看谁最能干,将自己的衣服‘买’来放入书包里。如果‘买’对了,还有小礼物呢!”结果,幼儿争着来‘买’自己的衣服,并放入书包,一会儿,衣服就被他们‘买’光了。就这样,教师通过不断变换方式让幼儿玩“买衣服”。“换衣服”“比比谁穿得快”“看谁最先放好”等小游戏,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学会了穿衣服、叠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提升。结合案例,分析游戏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价值。
【正确答案】:(1)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其开展时间长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意义大。学前儿童的游戏有儿童自发的游戏和教师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编创的游戏。儿童自发的游戏虽然缺少明确的目标,但具备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参加,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创编的游戏。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案例中的游戏就属于这种情况,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仅感受到了快乐,而且也学会了穿衣、叠衣服,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课程可生成游戏,游戏也可生成课程。游戏可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使其变得更加生动、贴近儿童,具有灵性。(3)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游戏这种形式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和认知特点,教学游戏化,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基本原则。(结合白己的理解进行阐述,例证适宜、逻辑清楚、表达流畅即可)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