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大致经历了哪五个阶段。
【正确答案】:第一阶段:1949—1956年,“一长制”初步建立阶段。第二阶段:1956—1966年,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阶段。第三阶段:1966—1976年,企业领导体制的混乱、畸变阶段。第四阶段:1978—1993年,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恢复、演变发展阶段。第五阶段:1994年至现在,公司制建立完善阶段。
【题目解析】:【考点】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演变过程
中国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变迁。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受党政领导体制的制约,建国后,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6年,“一长制”初步建立阶段。在全国企业中普遍实行“一长制”。厂长由国家的经济管理机关委派,实施对企业生产行政的专责管理。
第二阶段:1956—1966年,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阶段。在党的八大会议上决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即实行以党委为核心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由于这种领导体制是在与批判“一长制”同时进行的,因此,许多厂长不敢承担领导职责,实际上形成了党委书记领导下的“书记一长制”。第三阶段:1966一1976年,企业领导体制的混乱、畸变阶段。一切事务由党委书记决定,形成了党委书记的一元化领导。第四阶段:1978—1993年,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恢复、演变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国有企业中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加强厂长的权力,明确规定党委行使决策权,厂长行使管理权,但以党代政问题依然严重。198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出通知,要求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第五阶段:1994年至现在,公司制建立完善阶段。1994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企业开始实行公司制改造。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继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