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原则的涵义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正确答案】:涵义:因材施教原则要求德育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实际品德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
(1)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品德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大致经历童年期(学龄初期)、少年期、青年初期这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都各有其特点,教育者要研究、掌握这些特点,特别是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从而使德育要求、内容在保持系统一贯的同时,注意其阶段性、针对性,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要求,加深、加宽内容。例如,中学生对于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思想上已形成一定的概念,开始具备自我教育的基础,教师在对他们提出行为标准的要求时,应深刻地说明其社会意义。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表现出可塑性大和不成熟的特点。因此,要注意对他们进行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而且,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处于青春发育旺盛期和独立性增强的时期,这时要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性的发育,正确对待友谊与爱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意向和能力。
(2)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进行教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不同时代,由于社会存在的不同,学生的思想特点也会不同。在同一时代,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又会形成一些不同的思想特点。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他们在各自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活动着,因而形成各自的思想特点和品德实际,出现一些具有个人特点的特殊的实际的品德问题。因此,教育者不仅要研究、掌握学生的一些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或学校、班级的共同的思想特点,而且要了解各个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品德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同一年龄阶段、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各人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因而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形成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者必须具体研究、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便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德育,做好德育工作。
(4)客观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只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生品德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客观地了解学生,就是按照学生品德、个性的本来面貌去正确地反映他、认识他、对待他,防止、减少和消除“成见效应”,舍弃一切不符合事实的主观主义的臆测和偏见。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就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特别是品德、个性等方面,以及每一方面的各个侧面及其发展变化情况都要全面了解,不能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只见过去,不见现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就是对学生品德与个性作精细地研究,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不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了解、把握上。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